分享到:
安市教提复字〔2021〕11号
农工党安顺市委: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的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市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我市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现状
(一)强化统筹,认真抓好近视防控工作
2019年3月,市教育局会同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体育局、市市场监管局共同下发了《安顺市教育局等七部门贯彻落实<省教育厅等7部门贵州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行动方案>的实施方案》,全市教育系统务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工作,落实好教育部门,学校近视防控工作第一线的工作责任,确保我们每一个青少年健康成长。
严格按照省卫生健康委安排部署,从2019年起,每年均会同安顺市卫健局制定下发《安顺市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方案》,联合成立了由市教育局分管领导、市卫生健康局分管领任组长,市疾控中心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有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安顺市学生常见病及健康危险因素监测与干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疾控中心卫生监测科,负责项目工作具体实施和技术指导工作。
(二)多措并举,标本兼治进行近视防控工作
1.严格落实,认真抓好课程建设
督促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严格落实好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体艺〔2008〕12号)精神,通过开展各种专项检查、明察暗访等方式督促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开齐开好健康教育课程、开齐“两操”(眼保健操、课间操),不得随意更改、挤占音体美课程。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园文化。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义务教育阶段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九年级3课时;《体育》课程,高中阶段每周2课时。中小学校每天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按照动静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有序组织和督促学生在课间时到室外活动或远眺,防止学生持续疲劳用眼。调整部分学校的管理措施,主导学生在光明的教室学习,不把作业带回寝室。同时,上课教师要规范学生书写时眼睛与作业本的距离、坐姿、教室采光、照明之外。
2.主动作为,严格执行学生减负要求
要求各学校严格落实《贵州省中小学生减负实施方案》《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安顺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安顺市加强中小学“五项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安市教通〔2021〕17号),坚持规范办学全面育人、减负提质科学育人,切实减轻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有损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过重中学业负担;强化中小学手机管理、睡眠管理,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优化作业管理,统筹控制每天的作业总量和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中高年级、初中每天书面作业总量,分别控制在1小时、1.5小时以内,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增强作业实效、重视作业质量,教师应科学设计作业内容,提倡分层布置作业,不布置机械重复、超越课标规定的作业。
3.定期培训,稳步提升监测质量
每年按照省卫生健康委工作要求,配合市卫健部门组织市疾控中心参加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师资培训。市级师资按省级监测要求对监测县区(平坝区、开发区)卫生监测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统一调查标准,稳步提升各监测县(区)的能力和水平。根据各监测县(区)工作进度,及时组织开展现场技术指导,并对监测数据按一定比例进行复核,保障监测工作质量。同时,加强校医和保健教师的培训工作,每年定期开展近视防治知识与技能专项培训,及时更新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校医和保健教师的业务水平。
4.强化监测,精准施策助推近视防控
按照监测方案要求,我市在开发区和平坝区开展学生近视筛查监测,监测对象为学龄前儿童和在校的中、小学生,为省级研究制定防控策略提供有关依据。2018年近视筛查监测人数共4167名,其中,城市学生2327名,郊县学生1840名。青少年儿童总体近视率40.20%,城区近视率45.94%,郊县近视率32.93%;其中学龄前近视率11.88%,高中近视率73.8%。2019年近视筛查监测人数共4727名,其中,城市学生2475名,郊县学生2252名。青少年儿童总体近视率为40.50%,城区近视率47.10%,郊县近视率33.0%;其中学龄前近视率17.1%,高中近视率70.90%。2020年共筛查4697人,青少年儿童总体近视率达42.52%,城区近视率50.85%,郊县近视率37.69%,其中学龄前近视率34.73%,高中近视率为69.91%,女生近视率50.48%,男生近视率39.39。
5.有序建档,有力推进健康规范管理
各县(区)妇幼保健院及各乡镇(社区)卫生院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和《儿童眼及视力保健技术规范》,在新生儿家庭访视、1-8月龄儿童健康检查、12-30月龄儿童健康检査、3-6岁儿童健康检查服务时做好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在托幼机构儿童健康体检期间,集中开展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在提供服务时,悬挂视力保护横幅标语,做好儿童眼健康宣传教育工作,普及科学知识指导儿童家长落实近视防控措施。截至目前,累计共为全市243704名0-6岁儿童建立健康档案,健康管理率为93.04%,开展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226742人次。
6.加强监督,确保防控取得实效
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岗位职责》要求,建立校领导、班主任、校医(保健教师)、学生视力保护委员和志愿者等学生代表为一体的视力健康管理队伍,明确和细化职责。加强医务室(卫生室、校医院、保健室等)力量,配齐校医和必要的药械设备。2020年全市共计监督检查县及县以下学校137所(其中寄宿制学校125所),总计:教职工13892人;高三班级248个,学生13995人;初三班级837个,学生37858人;已设置医务室或保健室137所;有专职或兼职校医(保健老师)342人。教室墙壁、顶棚和窗户符合卫生标准137所,合格率100%;采光符合卫生标准137所,合格率100%;黑板照明符合卫生标准97所,合格率70.80%;黑板符合卫生标准134所,合格率97.81%;课桌配置符合卫生标准109所,合格率79.56%;厕所设置符合卫生标准123所,合格率89.78%;宿舍设施符合卫生标准128所,合格率93.43%;桌面照度合格118所,合格率86.13%;黑板照度合格116所,合格率84.67%;教室通风合格137所,合格率100%;宿舍通风合格125所,合格率100%。
(三)强化宣传,形成良好防控氛围
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利用学校LED电子屏幕、广播、宣传栏、家长会、发放问卷、宣传册、开展专题讲座、义诊、“近视防控宣传月”、“6·6爱眼日”等形式和活动对学生和家长开展科学用眼护眼健康教育,增强学生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近视矫正虚假违法广告,提高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能力;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类体育活动,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引导孩子养成终身锻炼习惯。引导家长督促孩子在家科学规范完成家庭作业、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形成家校合力的良好防控氛围。
二、根据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为做好我市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切实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下一步我们将努力做好相关工作:
(一)高度重视,持之以恒防控
把防控近视作为学校建设工作的重点,进一步抓实近视防控工作统筹,督促各县(区)、市直各学校提高站位,充分认识到近视防控的重要性,制定印发结合本地、本校实际的近视综合防控措施和方案,提高近视防控能力。
(二)部门联合,形成合力监测
我局在强化宣传教育的同时,要加大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真正形成监管合力,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监测力度。
(三)加大宣传,提高科学认知
我局将强化管理,持续抓好宣传教育工作,把“爱眼”、“护眼”等宣传教育活动抓好、抓出成效,为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扎实推进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号召学生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做好“两操”,保护视力,珍爱光明。强化家校合作,通过家长会、班级家长微信群等形式,提高每位家长对孩子近视的防控意识。
(四)加强培训,提升业务能力
加强对各级卫生监测人员、校医和保健教师等人才队伍的业务培训和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技术指导能力,保障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有序开展。
(五)争取经费,改善视觉环境
积极争取经费支持,完善学校教学设施,扩大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监测范围,逐步覆盖所有县(区)。要求各学校教室采光、电光源照明、课桌椅高度等教学设施要符合国家标准,所有教室全部张贴视力表和眼保健操图。
感谢您对我市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能一如既往地多提宝贵意见。
2021年6月17日
(此件公开发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