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任宏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全面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的提案收悉,该提案的问题和建议很有针对性,客观地分析了目前青少年成长发展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出了可行性很强的建议。我单位组织了认真的调查研究,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针对您提出的“用励志故事弘扬正能量事迹,加强正面宣传”等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校建设和学生成长中去,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是全面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小学低年级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小学高年级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初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高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以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充分利用“学雷锋日”广泛开展学习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进入街道、社区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学生服务意识。在植树节到来之际,纷纷开展植绿、护绿等爱护环境、绿化环境等活动,并将此活动与植绿护绿等环境保护活动充分结合,切实增加学生环保意识。开展市级“三好生、优干、先进班集体评选”活动,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评优选先活动,在学生中树立争当先进、向先进学习的风气。开展“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通过网上签名寄语、到烈士陵园扫墓向烈士敬献花圈、请老革命讲述革命历史等方式,寄托对英烈的追思之情。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组织开展了规范有序的少先队新队员入队仪式,以此培养新队员的爱队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在高三年级学生毕业之际,组织开展成人礼活动,让学生理解成长的真谛、学会感恩父母、懂得回报社会,负责任、敢担当、自强不息、为中华民族的富强、民主和文明,艰苦创业,奋斗终身。
三是以文明校园创建为抓手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文明校园创建,坚持价值引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创建文明校园活动全过程。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在全市范围内评选并宣传“新时代好少年”的事迹。开展优秀童谣征集推广,面向未成年人和社会广泛征集,全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我市中小学生向上向善、孝老爱亲、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主要有传承红色基因、中华优秀文化传承活动、学雷锋志愿活动、劳动美社会实践活动、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
二、全方位开展专题心理辅导
长期以来,针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我们通过网络、电话、现场授课等形式,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
一是运用网络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各级各类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站、室,除开展面对面的心理健康辅导外,采取微信、QQ群:555639738(安老师工作站)等网上交流的方式,为未成年人及家长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安老师工作站在安顺学院官网开设心理健康网页,建立微信公众号--安心驿栈,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仅安老师工作站,先后通过微信、QQ等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300余人次。普定县一中心理健康辅导站,针对学生青春期心理特点,每周制作一个心理健康辅导音频,通过校园网和微信向学生发布,引起了良好的反响。
二是运用电话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我们通过移动、电信、联通,专门开通4门心理服务热线电话:0851—33335394、13208538835、15718531000、18908533133,为未成年人和家长提供免费心理咨询服务。开通以来,通过热线进行心理健康咨询的未成年人和家长200余人次。其中,在2017年,服务市外未成年人心理咨询3起,通过热线制止处理了未成年人危机事件2起。
三是通过现场授课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西秀区、平坝区、开发区等心理健康辅导站先后在若飞广场、平安广场、万绿城国际广场等地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和咨询示范活动;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陆续在黄果树思源学校、龙宫学校、黄果树中学、双堡小学等地开展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一些学校还为学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在高考和中考期间,我们还组织心理健康辅导老师,专门为高考、中考学生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7年以来,全市各级各类心理健康辅导站、室通过热线、网络、面询等方式,为广大未成年人和学生家长免费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咨询达30000余人次,举办心理健康辅导讲座近百场次。
三、构建网络安全,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对于您提出的加强手机管理,引导青少年使用手机的问题。我们严格按照《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教基〔2018〕26号)文件要求,正确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一是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引导、规范学生使用电子产品,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全面提升信息素养。严禁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
二引导孩子健康生活。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上健康网站,不沉迷网络游戏,不用手机刷屏。进一步加大排查力度,及时掌握学校中小学生使用网络的基本情况,重点排查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火山小视频、抖音、快手等手机APP等使用问题。对发现的学生沉迷网络等问题,结合学生实际,耐心教育,及时给予引导,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
三是加强家校合作。各学校印发了《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传达到每一位家长,并做好回执回收保管。通过家访、家长会、QQ群及微信群等多种途径,提醒每位家长承担起对孩子的监管职责,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网络素养,掌握沉迷网络早期识别和干预的知识。同时提醒家长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特别要关注和安排好孩子放学后和节假日生活,引导孩子绿色上网,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及时发现、制止和矫正孩子网络游戏沉迷和不当消费行为。
感谢您对我市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能一如既往地多提宝贵意见。
2019年7月11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