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教育局
政府信息公开
无障碍浏览 进入老年模式

安顺市教育局对市政协四届三次会议第13号党派团体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19-07-29 18:07 来源:    字体:[]


安顺市教育局对市政协四届三次会议第13号党派团体提案的答复


民盟安顺市委:

您委提出的《关于关注并切实矫正小学生人际交往行为障碍的建议》的提案收悉,该提案的问题和建议很有针对性,客观地分析了目前小学生成长发展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出了可行性很强的建议。我单位组织了认真的调查研究,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针对您委提出的小学生成长中的心理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校建设和学生成长中去,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是全面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小学低年级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小学高年级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以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充分利用“学雷锋日”广泛开展学习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进入街道、社区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学生服务意识。在植树节到来之机,纷纷开展植绿、护绿等爱护环境、绿化环境等活动,并将此活动与植绿护绿等环境保护活动充分结合,切实增加学生环保意识。开展市级“三好生、优干、先进班集体评选”活动,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评优选先活动,在学生中树立争当先进、向先进学习的风气。开展“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通过网上签名寄语、到烈士陵园扫墓向烈士敬献花圈、请老革命讲述革命历史等方式,寄托对英烈的追思之情。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组织开展了规范有序的少先队新队员入队仪式,以此培养新队员的爱队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是以文明校园创建为抓手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文明校园创建,坚持价值引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创建文明校园活动全过程。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在全市范围内评选并宣传“新时代好少年”的事迹。开展优秀童谣征集推广,面向未成年人和社会广泛征集,全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我市中小学生向上向善、孝老爱亲、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主要有传承红色基因、中华优秀文化传承活动、学雷锋志愿活动、劳动美社会实践活动、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

二、深入开展学生行为养成工作

自2016年以来,我们围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习惯养成,结合安顺实际制定并下发了《安顺市中小学落实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少先队活动课方案》,着力在学生行为养成和品德教育上下功夫。

一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好课:课前做好准备,有良好的预习、听讲、思考、练习、复习习惯,积极发言,自觉完成作业,各科学习成绩均衡发展。写好字:书写认真、姿势端正,字体美观,书面整洁。爱读书:养成读书看报、写日记、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会学习:主动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善于借助学习工具、网络及课程资源,有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有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反思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能独立思考、积极探究。能自理:合理安排课余生活,注重生活细节,生活有序,科学饮食,保证睡眠,养成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漱,衣着朴素干净,仪容仪表端庄大方。爱探究:热爱科学,爱动脑,有好奇心,勤思好问乐学。会合作:学会倾听,会合作学习,乐于交友,善于交流表达。

二是培养学生健康身心。培养学生爱锻炼,爱好或擅长两个以上体育运动和艺术项目。健身心,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学会控制和调节情绪,不嫉妒别人,能正确评价自我,做阳光少年。有自信:相信自己,意志坚定,生活乐观、向上,遇到困难努力克服,遇到挫折和失败不自卑、不灰心、不气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正确对待别人的表扬和批评。兴趣广:热爱自然,对新生事物兴趣浓厚,热爱每一天的生活,爱好健康、广泛。

三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勤动手: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和社区服务的一些常识,眼中有活,心里有工作步骤,乐于动手,实践能力强。爱劳动: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学会使用一些常用工具,初步形成自我服务劳动和一般家务劳动的基本技能,能安全正确使用家用电器,能进行简单的清洁家务劳动。积极主动参与家务劳动、社区劳动及节假日的服务性劳动。善观察:对事物有初步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在观察中学习、思考,提高想象力,具有创新精神。

四是培养学生接人待物能力。讲文明:用语礼貌,尊敬长辈,团结同学,与人为善,言行文明规范。诚待客:对人尊敬有礼貌,微笑待人,用语亲切,态度诚恳,真诚地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有爱心:富于爱心和同情心,热心帮困,关心身边的人,力所能及主动地帮助他人。守纪律:遵章守纪,遵守社会公德、网络道德和安全规则,特别是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讲公德: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举止文明,礼让谦和,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个人的社会亲和力。

五是逐步增强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人。言行一致,人际交往中信守承诺,诚信为人,具有初步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能力。爱家庭:尊重、关心家庭成员,理解体谅父母,孝顺感恩,听从教诲,能为家人分忧,学会调节家庭生活氛围。爱集体:把集体的事当做自己的事,乐于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关心老师和同学,热心参加校内、班内和校外的集体活动,认真做好班级、学校清洁值日。爱家乡:关心家乡各项事业,关注家乡建设发展,热爱保护家乡生态环境,努力为家乡做好事。爱祖国:爱护国旗,升国旗时立正站好、敬礼,唱国歌声音洪亮,充满自豪感,观看新闻,了解国家大事。

通过近年来的工作努力,我市小学生人际交往工作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学生更加阳光自信,更加懂得团结协作。

三、全方位开展专题心理辅导

长期以来,针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我们通过网络、电话、现场授课等形式,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

一是运用网络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各级各类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站、室,除开展面对面的心理健康辅导外,采取微信、QQ群:555639738(安老师工作站)等网上交流的方式,为未成年人及家长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安老师工作站在安顺学院官网开设心理健康网页,建立微信公众号--安心驿栈,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仅安老师工作站,先后通过微信、QQ等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300余人次。

二是运用电话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我们通过移动、电信、联通,专门开通4门心理服务热线电话:0851—33335394、13208538835、15718531000、18908533133,为未成年人和家长提供免费心理咨询服务。开通以来,通过热线进行心理健康咨询的未成年人和家长200余人次。其中,在2017年,服务市外未成年人心理咨询3起,通过热线制止处理了未成年人危机事件2起。

三是通过现场授课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西秀区、平坝区、开发区等心理健康辅导站先后在若飞广场、平安广场、万绿城国际广场等地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和咨询示范活动;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陆续在黄果树思源学校、龙宫学校、黄果树中学、双堡小学等地开展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一些学校还为学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

四是加强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关爱工作。各县区切实加强了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完善了宿舍、食堂、淋浴、厕所等生活设施,配备了必要的生活管理安全保卫人员,全面改善学生寄宿生活条件,并优先保障留守儿童寄宿需求。各学校充分利用校外教育基地、乡村学校少年宫、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等活动设施和场所,合理安排寄宿留守儿童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走进社会、走进自然,丰富学生课外文化生活。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并对留守儿童予以优先保障。加强各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设步伐,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对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通过亲情电话和网络视频等方式加强亲子联系,促进留守儿童心理、人格健康发展。

四、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促进身心健康

电子产品、网络的普及,使得小学生在成长中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者其他,我们严格按照《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教基〔2018〕26号)文件要求,正确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一是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引导、规范学生使用电子产品,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全面提升信息素养。严禁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

二引导孩子健康生活。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上健康网站,不沉迷网络游戏,不用手机刷屏。进一步加大排查力度,及时掌握学校中小学生使用网络的基本情况,重点排查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火山小视频、抖音、快手等手机APP等使用问题。对发现的学生沉迷网络等问题,结合学生实际,耐心教育,及时给予引导,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

三是加强家校合作。各学校印发了《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传达到每一位家长,并做好回执回收保管。通过家访、家长会、QQ群及微信群等多种途径,提醒每位家长承担起对孩子的监管职责,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网络素养,掌握沉迷网络早期识别和干预的知识。同时提醒家长加强与孩子的互动交流,特别要关注和安排好孩子放学后和节假日生活,引导孩子绿色上网,多参与体育运动,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及时发现、制止和矫正孩子网络游戏沉迷和不当消费行为,积极培养孩子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感谢您对我市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能一如既往地多提宝贵意见。



                                                        2019年7月11日

(此件公开发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