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谢玲玲委员:
您提出的提案《关于在我市中小学广泛开展教师传、帮、带工作的建议》(提案第189号)提案收悉。我单位组织了认真的调查研究,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因此,近年来,我局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进一步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位置,下大力气抓好、抓实,主要开展了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落实教师队伍培养培训工作措施,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从2015年开始,我局组织实施“名优工程”,开展市级“教学名师”、“骨干教师”、 “教坛新秀”和“名师工作室”等评选活动。在各项教育“名优教师”的评选方案中均把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开展对青年教师传、帮、带工作作为评选条件之一,量化评分。二是积极推进开放办学的工作思路,加大教育合作办学力度。为充分学习借鉴东部城市和发达地区在教育改革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助推我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近期市教育局多次赴东莞、珠海、青岛、河北、重庆、浙江、贵阳、遵义等地,分别就教育投资、教育交流合作等事宜进行商谈,并与多地教育部门和商家达成投资意向和合作共识。各普通高中纷纷与外地名校开展了合作办学。从全市教育的角度利用省内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展传、帮、带工作。三是积极开展校长、教师业务培训工作。2014年我市中小学教师、校长参加“国培计划”培训人数达到7000余人。积极组织开展市级培训,多次组织开展高中教育讲学活动,特邀请了青岛市、贵阳一中、河北衡水中学等知名学校的优秀教师、校长到我市讲学,全市近2000人次的高中教师参加了培训。多次组织中小学校长外出培训和观摩学习,组织校长赴宁波、青岛、大连、威海、淄博挂职培训。四是建立中心城区优质学校教师对口帮扶县区薄弱学校机制。从2014年开始,由市教育局下文组织市一中、市二中、市民中、市实验学校等市直学校与各县级普通学校建立了对帮扶关系,采取“送教下乡”和从农村薄弱学校选派教师到城区学校“跟岗学习”等形式开展校与校之间的传、帮、带工作。
目前我市师资队伍建设客观存在师资总量相对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需进一步提升的问题。教师队伍的补充、调整以及分配,还不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快速增长的需求。因此各学校在开展传、帮、带工作确实存在一些现实矛盾和问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结合您提出的建议,认真贯彻落实《安顺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培养培训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着力提升师德水平。一是健全教师准入、聘用和考核制度,完善教师编制政策。根据国家相应的教职工编制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加大教师补充力度,努力提高教师配置水平。二是健全教师交流机制。形成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坚持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推动教师合理流动,完善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或薄弱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三是加大教师队伍培训经费投入,设立“教师培训与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确保中小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以上用于教师培训。四是健全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多元化激励机制。继续实施和完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表彰奖励制度,建立教书育人楷模、教学名师等表彰奖励制度。建立健全“名优教师”传、帮、带工作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四是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培养培训工作,重点培养一批教育教学名师、骨干教师。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加大对现有师资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加强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教学团队和创新团队建设。
感谢您对我市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能一如既往地多提宝贵意见。
2015年7月21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