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教育局
政府信息公开
无障碍浏览 进入老年模式

安顺市教育局 (市委教育工委)2020年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 2020-02-26 11:55 来源:     字体:[]

2020年,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深化之年,是贯彻落实省、市教育大会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落实“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2020年,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市委历次全会精神,深化落实全国、全省和全市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坚持普及攻坚与内涵质量并重,坚持硬件条件与软件工作齐抓,坚持破解顽瘴痼疾与推进改革创新并举,更好把党领导教育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教育治理效能,着力构建符合安顺实际、具有安顺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努力办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让老百姓的教育获得感更多、更优、更直接。

一、坚持一个核心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持续抓好中共安顺市委《关于切实加强全市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安市发〔2019〕8号)的落实,扎实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六化”(政治建设使命化、思想建设引领华、组织建设标准化、作风建设常态化、纪律建设长效化、制度建设规范化)工作。做好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主动权。

二、抓好两项重点

一是着力抓好教育脱贫攻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发展教育脱贫一批”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工作部署,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围绕“义务教育有保障”的目标,着力抓好控辍保学、做好学生资助、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教育配套设施建设、配齐教师队伍、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确保学校安全稳定。

二是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安顺市“20+3”初、高中教研联合体工作方案》的落实,统一教学视导和示范课交流,统一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和课程建设经验交流活动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全市初中阶段学校办学质量,推动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升初中阶段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安顺市深化普通高中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的落实,充分发挥安顺市学科教研中心的作用,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效率年活动,全面开展普通高中教学视导工作、开展学习方法指导及学习心理辅导活动。

三、围绕三大目标

一是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安顺市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工作实施方案》为指导,强化价值引领,突出实践养成,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持续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践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精神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创新实践能力,推动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制定全市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二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深化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控辍保学,进一步普及特殊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巩固职业教育扩招成果,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成人教育,解决教育供给能力不足问题,加快形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缩小城乡、区域、校际教育发展差距,加快补齐教育发展短板,使教育惠及每个人。完善教育制度实施体系,提升学校治理水平,加强青少年宪法法治教育,提升普法水平,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是着力加强教育系统教师干部队伍建设。围绕“立师德、树师风、重培养、建名师、提素质”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把师德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第一标准,大力开展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继续开展“名优工程”,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围绕“讲党性、重品行、懂教育、精治理”着力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建立完善中小学校长培养培训体制机制,不断提高中小学校长的管理能力。组织开展市级第二批“金种子校长”“名校长”评选培养工作,构建校长队伍后备人才库。

四、做实四项工作

一是推动建立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按照“政府统筹、社会参与、规范办园、普惠公益”的学前教育发展要求,推动各县区制定幼儿园布局规划,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办园体系,扭转民办园收费高的局面,着力提高公办园占比。通过购买服务、综合奖补、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教师、教研指导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大力推进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专项治理,不断改善办园条件,注重保教结合,完善学前教育教研体系。

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按照“政府主体、部门主导、优质均衡、综合评价、提高质量”的义务教育发展要求,督促县区人民政府落实义务教育发展责任。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强化课堂的主阵地作用,优化教学方式,加强教学管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完善作业考试辅导,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运用。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健全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教研工作,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激发学校生机活力。

三是统筹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按照“政府统筹、部门联动、重视普及、强化育人、转化方式、全面提质”的普通高中发展要求,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推动落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的落实。着力构建全面培养体系,突出德育的时代性,强化综合素质培养,改进科学文化教育,统筹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着力提高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制定完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办法,做好迎接高考综合改革各项工作。按照“重规划、强基础、凸内涵、惠民生”的普通高中发展要求,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科学配置并做大做强职业教育资源,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鼓励中等职业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完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规范职业院校设置,提升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能力。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是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全面优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推进区域双一流建设。推进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与人才产业协同发展。围绕打造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安顺产业发展需求配置高等教育资源。推动安顺学院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校,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和硕士点建设。

五、确保五个落实

一是目标落实。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更高、质量更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2%、95%、92%、42%;实现教育信息化全覆盖,建立符合实际、具有特色的办学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分级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以县为主教师保障机制和全民享受教育权利保障机制;完善教育脱贫攻坚贫困学生资助体系,保障各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程全部资助,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

二是措施落实。以“十项工程”为抓手,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实施好党建引领工程,推动党建“六化”工作。实施好全面育人工程,着力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实施好学前教育普惠扩容提质工程,理顺管理体制,扩大普惠资源。实施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工程,优化教育资源布局调整,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好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突破工程,着力提升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实施好职业教育强基特优工程,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实施好区域“双一流”建设工程,提高高等教育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实施好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校长队伍。实施好教育综合改革提升工程,激活教育发展活力。实施好信息化“双提升”工程,推进教育理念与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创新。

三是任务落实。围绕建设新时代教育强市目标,进一步细化“十项工程”行动计划和重点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全面梳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分析原因,积极主动作为,切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四是责任落实。在推进建设教育新时代教育强市的进程中,推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切实落实教育发展的管理、统筹、规划责任,进一步加强工作协调力度,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动思考谋划,结合实际向党委、政府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五是保障落实。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好市委教育工委和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调动组织、宣传、编制、发改、财政、人社、科技等部门单位积极落实发展教育职责,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比例”等法定要求落实。出台《安顺市对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加强对各县区教育保障情况进行督导督查。大力宣传全市教育系统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