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今年以来,安顺市教育局 (市委教育工委)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教育的关心指导下,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为主线,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核心,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心任务,坚持立德树人,优化教育供给,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顺利完成各项年度目标任务,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新的进展和成绩。
2019年,全市有幼儿园736所,在园幼儿10.9万人,全市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2.14%;小学440所,在校生26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69%;初中129所,在校生11.9万人,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2.15%,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7.38%。小学、初中辍学率均为0,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25%;特殊教育学校6所,在校生1019人,“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9.41%;普通高中24所,在校生5.14万人,中等职业学校9所,在校生2.3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9.82%;全日制本科院校1所,在校生1.07万人,高等职业院校1所,在校生1.38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8.78%。全市有各类专任教师3.15万人。
全市各级各类公办学校(含安顺学院)在职党员教师9198人、党务工作者1067人、退休党员1874人、学生党员637人。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在职党员教师207人、党务工作者有78人。市委教育工委直接管理的基层党组织77个(党委1个、党总支16个、党支部60个),党员1159人。协助管理安顺学院党委及所辖二级党委20个,党支部64个。
一、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主题教育取实效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一是强化工作部署。以市委名义印发《关于切实加强全市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安市发〔2019〕8号),推动党建“六化”工作。召开全市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对全市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工作进行总结,安排部署2019年全年党建工作。组织召开市属学校党委(党总支)书记2018年度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议。制定下发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中共安顺市委教育工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抓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二是强化纪律约束。组织召开全市教育系统警示教育大会,对全市教育系统180余名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召开全市中职学校廉政风险防控整治工作部署会议和全市职业教育系统专题警示教育大会,安排部署中职学校廉政风险排查。2019年开展预防提醒谈话20人次,警示谈话8人。三是强化评先选优。认真做好省“三优一先”和市“两优一先”的评选推荐工作,2019年全市教育系统获得省级先进党组织1个、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1人,市级先进党组织2个、脱贫攻坚优秀党员2人、优秀党委工作者1人。全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4个和先进个人8人。
(二)强化帮扶举措,助力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是多方筹措解难题。对纳磨村困难党员和老党员进行春节慰问,发放慰问金0.9万元。投入17..8万元支持纳磨村计生“三结合”、贫困户危房改造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协调市委宣传部支持“道德超市”经费3万元。结合学校布局调整,投资410余万元新建纳卜小学。二是党建引领助脱贫。组织全局党员干部捐资7800元,开展党建引领同步小康走访慰问“主题党日”活动,全局党员干部深入纳磨村8个村民组、10个自然村寨对29户贫困户进行入户走访慰问。三是建立帮扶村工作推进制度。局班子成员开展实地调研走访18次。每2周听取帮扶村“第一书记”工作汇报,积极解决帮扶村在实际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一是提前安排。7月初,从安顺学院、安顺一中、安顺二中、安顺民中、安顺民职校、安顺实验学校抽调6名同志组组建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市属学校主题教育和市教育局同频、同步、同向。二是准备充分。局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全面收集中央、省委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相关资料,提前制定局党组主题教育实施意见、全体党员主题教育实施方案、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规则、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调研工作计划等。三是学习认真。制定16次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和4个专题研讨安排。全面强化领导干部对《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等书籍的学习理解,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四是整改扎实。认真落实中央明确的8个方面的专项整治任务和、省委和市委明确的11个方面专项整治任务,制定了《市教育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建立专项整治台账及清单。针对教育发展问题制定13个调研课题,由局县级领导干部带队深入基层进行调研。推动建立和完善了局考勤管理和考核管理制度、局党组“三重一大”议事规则,局小额采购管理办法(试行)等。
二、落实脱贫攻坚教育保障,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一)强化工作措施,全力做好控辍保学。一是健全工作机制。调整充实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局县级领导联系县(区)、市直学校制度,落实包保责任。成立全市教育脱贫攻坚督战队,围绕教育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督战。二是精准识别教育扶贫对象。出台《安顺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的实施意见》《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开展全市脱贫攻坚教育保障工作突出问题专项督查的通知》,按照“一家一案、一生一案”精准制定帮扶资助方案。三是落实责任、层层负责。建立完善工作台账,实行动态监测,织密防控网,加强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双线目标责任制”,健全和完善“控辍保学”长效机制,保障每一名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接受义务教育。截止2019年底,全市实现义务教育辍学学生的动态清零。
(二)突出精准资助,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一是学生资助实现“应助尽助”,营养改善实现“应补尽补”。今年以来,投入资金3.22亿元,对学前至高等教育阶段23.29万人次贫困学生进行资助;投入资金3761万元,在全市546所符合资助条件的幼儿园实施农村学前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学龄前儿童69651名;投入资金2.07亿元,在全市700余所中小学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学生29万人,覆盖率达100%。二是推进“校农结合”,助力产业扶贫。今年秋季学期以来,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共采购农产品1.14万吨,采购金额9503.62万元,在本省市场农产品采购量8907.01吨,占总采购量的78%。
(三)做好“后半篇”文章,助力易地扶贫搬迁。推进搬迁安置点教育配套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已投入资金6.78亿元,配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中小学(幼儿园)23所,校舍建设面积280669㎡,统筹调配幼儿园教师221名、小学教师999名、中学教师631名,保障7342名搬迁户子女入学。同时,全市在建10所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中小学和幼儿园,校舍建设面积86242平方米,总投资33079万元,已完成投资18758万元。项目建成后可以解决搬迁户适龄子女就学数5434人。
(四)抢抓历史机遇,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一是构建教育对口帮扶大格局。实现274所中心校以上学校结对全覆盖,并在此基础上扩大结对范围,181所乡镇以下学校与青岛有关学校结成帮扶对子并挂牌。青岛相关学校已选派团队到镇宁、关岭、紫云3县4所中小学校进行组团式帮扶试点。二是广泛开展师生交流活动。今年青岛市共选派700余名支教教师及家长到我市开展教育帮扶和研学活动。在国庆期间组织青安两地各70名学生开展“大山孩子看大海,大海孩子看大山”交流体验活动。三是积极开展经验交流。7月,青岛市教育局刘鹏照局长率团赴我市考察调研青—安教育对口帮扶工作。9月,副局长姜林又随青岛市政府考察团到我市,并向关岭民族中学捐赠价值50万元的同步课堂3.0远程教学系统一套。今年以来,青岛市共向我市教育捐赠款项共计190余万。
(五)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一是加强跑厅入处,落实主要领导每月两次,分管领导每月一次跑厅入处制度,积极争取项目资金,2019年共争取到省厅各级各类资金支持8712万元。二是着力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办好贫困地区必要的村小学和教学点,保障基本教学需要。2019年建设标准化食堂92个,总投资5072万元,建设面积24440平方米;扎实推进标准化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着力扩大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供给,完善各类设施设备,2019年我市新建、改扩建各类教育工程项目204个,项目单体362个,总建设面积49万平方米,总投资4.43亿元(含设备采购0.45亿)。截止12月底,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2亿元(设备采购完成0.38亿),完成率86.2%,开工面积45.2万平方米,开工率92.2%,竣工38.5万平方米,竣工率78.6%,设备采购完成率85%。
三、深化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添活力
(一)明确改革发展目标。今年1月,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市教育大会,会上以市委、市人民政府名义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新时代教育强市的意见》(安市发〔2019〕2号),提出实施“三步走”战略,到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教育体系,到2022年教育整体水平进入全省前列,到2027年实现教育强市目标的总体思路。通过实施党建引领、全面育人、学前教育普惠扩容提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突破、职业教育强基特优、区域“双一流”建设、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教育综合改革提升、教育信息化“双提升”等“十项工程”,实现建设新时代教育强市目标。
(二)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围绕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建设新时代教育强市的意见》(安市发〔2019〕2号),成立13个专题调研组,明确重点任务,深入基层开展工作调研,进一步摸清全市教育系统“家底”,找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和对策措施。
(三)探索推进改革举措。与安顺学院签订协同育人合作协议,构建地方政府、高等学校、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以市二幼为试点单位,启动“两自一包”教育改革。市实验学校与若飞小学、凤仪小学形成校际联盟办学实体,探索校际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经过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已报省教育厅批复同意。结合大数据战略的推进,在全省率先开发“高校毕业生网络报到系统”,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网络一站式报到服务。
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各类教育同发展
(一)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推进德育工作。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重点围绕夯实课程育人、重视劳动教育、管好德育阵地、关爱重点人群、强化活动育人等任务,建立完善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推动建立“一校一案”。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等活动和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活动。成功承办2019年全省教育系统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音乐会暨学生乐团建设成果展示活动。今年,全市中小学共评出2019年市级三好学生218名,优秀学生干部209名,先进班集体102个,优秀班主任102名,新时代好少年46名。
(二)促进全面发展,全面加强体卫艺工作。组织2019年全市校园足球三级联赛和体艺展演,圆满完成安顺市201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体育考试考试任务。与市卫健委共同对春季开学传染病和流腮的防控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积极配合市农工党,开展“健康教育进校园—艾滋病结核病控烟”专题讲座走进高中(职中)、高校活动,推进儿童青少年防控近视行动。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第35个教师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书画作品展”。我市选送的《传承文化的地方课程建设——安顺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的探索与实践》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小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评选中获得一等奖,
(三)坚持统筹谋划,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推进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提升计划,继续加大投入、扩大学前教育资源,重点解决好城乡结合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边远山村儿童入园问题。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在各县(区)45个村小(教学点)开展小幼连贯制办学模式的试点工作,解决2600余名幼儿入园问题。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市级示范幼儿园和省级示范幼儿市级评估指导,组织开展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专项治理,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
(四)坚持公平优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统筹各县(区)、市直各中小学校、幼儿园严格按照招生入学工作方案完成今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持续推进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严控起始年级大班额。制定《安顺市中小学生减负实施方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制定下发《安顺市“20+3”初、高中教研联合体工作方案》,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着力提升全市初中阶段学校办学质量,推动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五)坚持示范引领,推进高中教育优质发展。稳步推进安顺一中改扩建工程,积极指导镇宁民族中学开展申示工作。成立高考备考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市高三备考工作进行三轮专项视导,印发《安顺市深化普通高中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对提高高中教学质量提出具体工作举措。组织召开普通高中教学质量分析暨总结表彰大会,对9所跑普通高中学校、74名老师、30名班主任进行表彰。关岭综合性高中、开发区高中成功入选贵州省首批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分别获得200万专项资金奖励,继续指导西秀区第三高级中学、旧州中学开展第二批特色学校申报工作。
(六)关注重点对象,着力办好民族、民办和特殊教育。加强和推进民族教育工作,成功申报民族特色示范学校8所,民族教育教学名师4位。进一步规范民办教育管理,组织开展民办教育许可证申领及换证工作,在全市开展民办学校规范办学行为风险排查和专项治理。深入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落实好“一人一案”入学安置工作。指导和推动各地落实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深化特殊教育教学改革。
(七)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发展。2019共完成中职送生19561人,全市各中职学校招生完成10459人。开展全市职业教育内涵建设项目的申报,评审第二批市级精品课程、优秀教学团队、名师工作室等内涵建设十大项目。在全市职业院校开展“关爱学生一日体验”活动,关注中职学生在校生活和安全问题。安顺市民族中等职业学校、安顺城市服务职业学校、平坝区中等职业学校,获得省“中职强基工程学校”称号,每校将获得省500万元的专项奖补资金。认真做好普定县中等职业学校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的复评和安顺机械工业学校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的申报协调服务工作。积极组织全市职业院校师生技能大赛和首届中职学校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在省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我市通过省赛选拔的优秀选手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荣获3个国赛三等奖。配合市人社、市农委、市扶贫等相关职能部门完成1.5万余人农村实用技术、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技能培训。
(八)认真组织教育招生考试。顺利完成2019年普通高考招生考试工作,我市高考考生报名24103人,全市共录取本科8325人,录取率34.53%,专科11695人,录取率48.52%。顺利完成全市中考招生考试工作,今年全市共有27383名初中毕业生参加中考,其中普通高中录取17469人。同时完满完成全市中考近评卷工作,评卷结果实现零差错。净化考场周边环境。联合公安、工商、城管、网监等部门,开展好考试环境治理四个专项行动,实现“平安高考”“平安中考”目标。
(九)推进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全市远程教育站点覆盖率达100%。全市中小学校(含教学点)网络宽带接入率达到98.9%。建设智慧教室44间,录播教室320间,实现区域互动课堂学校330所,“交互式一体机”建设实现全覆盖(含实验室)。成功承办“贵州省第七届中小学教师实验教学技能创新大赛”,组织开展首届中小学教师“新媒体新技术”应用课堂教学技能大赛。积极开展“党建引领初中跨区域互动课堂创建试点”、市级教育资源(西秀区、开发区)公共服务平台应用、“贵州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用试点工作。
五、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示范引领作用发挥
(一)多渠道扩充教师队伍。继续实施“特岗计划”,2019年,补充特岗教师610名,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346名。组织完成对全市中小学教师职称初审工作,共申报559名高级职称教师。
(二)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培训班。举办安顺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师德征文大赛。严格教师招聘制度,对教师招聘工作程序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严把关、高标准。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系统数据,将教育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情况录入并公开,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三)大力实施“名优工程”。创建省级名(园)校长工作室11个,省级名师工作室12个,市级名师工作室35个,省级乡村名师工作室109个。全市培养特级教师87名,省级名校(园)长11名,省级教学名师27名,省级骨干教师237名,省级乡村名师109名,乡村教育家培养对象11名;市级名校长13名,市级金种子校长34名,市级教学名师75名,市级名班主任5名,市级骨干教师1370名,市级教育信息化骨干教师48名,市级乡村名师99名,市级乡村骨干教师68名,市级“教坛新秀”800名,教师队伍中的骨干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四)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督促指导各县(区)做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数据、材料填报工作。2019年各县(区)受补助教师共13219人,补助金额3301.845万元,月人均补助249.78元。选派20名直学校教师参加全职支教、53名参加兼职支教。选派119名教师参加贵州省“三区”支教活动。印发《安顺市2019年“实施教师脱贫攻坚计划”名师送教送培到校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开展“实施教师脱贫攻坚计划”名师送教送培到校活动。
六、完善学校安全工作机制,织牢校园安全防护网
(一)完善校园安全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按照“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要求,成立市教育局学校安全联动机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局领导班子包保县区、市直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度,将教育系统安全工作落实到局每位班子成员、每个责任科室、每位干部职工,形成人人有安全责任,人人抓安全工作的工作格局。
(二)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和业务培训。利用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减灾防灾日”“安全生产月”“6.26”活动等节点,通过安全知识课堂、应急避险演练等教学方式,在中小学重点开展消防、交通安全、防校园欺凌、防食物中毒、防诈骗、防“校园贷”、防溺水等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应急避险能力。组织召开2019年全市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理工作暨学校安全工作现场会。对各县区教育局、基层学校分管安全副校长近500人进行学校安全管理、消防、食品安全、依法治校、反恐防暴等学校安全知识培训业务能力培训。
(三)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抓好教育系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与公安、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配合,开展了一系列校园及周边安全工作指导,确保学校安全稳定。结合教育实际,认真查找教育系统存在的重大风险,研究制定化解措施,制定化解工作计划。针对中央扫黑除恶第19督导组督导贵州省第二次对接会反馈问题,认真研究制定《安顺市教育局扫黑除恶专项督导问题整改方案》。督促高校加强学生“校园贷”“套路贷”危害的宣传教育。
七、其他方面工作
(一)组织开展市人民政府督学换届及培训。经过选拔,聘任市人民政府第三届督学59名,并首次聘用3名政府涉教部门督学(市审计、市财政、市自然资源局)。邀请省、市专家对市、县两级督学进行培训。
(二)加强教育科研工作。成立安顺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立安顺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专家库,组织做好2019年安顺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申报,组织开展中小学(幼教、特教、职教)优质课评选观摩交流活动。在“贵州省第四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得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
(三)抓好语言文字工作。举办安顺市“推普助推脱贫攻坚”教师普通话提升培训班。开展“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基础数据摸底调查工作。召开推普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暨2019年度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会。组织开展2019年中华经典诵读大赛、“迦陵杯·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市级选拔活动。举办安顺市“十三五”“广阅读、强素质、促发展”教师读书活动名篇名段诵读大赛。
(四)抓好教育信息宣传工作。修订完善《安顺市教育系统信息工作考核办法》,加强对县区、学校信息工作的督查指导;举办2019年全市教育系统办公室工作暨公文处理与信息写作培训会议。我局2019年党委系统信息报送工作综合排名全市第三(全市共50家纳入考核范围)。用好学习强国、贵州民族报·教育周刊、安顺日报、安顺广播电视台、市政府门户网站等平台。做好安顺市教育局网站和安顺教育网微信公众号的日常更新和维护工作,发布各类信息600余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