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余英,镇宁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优秀班主任,自2008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特殊教育教学工作。主要围绕特殊孩子的生存和健康发展,让他们能够自食其力,过上有尊严、有品质的生活。
注重师德,用温暖感染每一名特殊学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她用自己良好的道德行为感染学生,温暖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道德楷模,言传身教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和生存的能力,以德树人。彭余英老师始终把学生家庭的困难记在心上,2012年至今,多次组织校内、校外的热心教师和社会人士,为50多名困难学生和困难家庭送去热心帮助金、棉被、衣物、学习用品等,为老师与学生、老师与家庭、家庭与学校、学校与社会架起一座沟通和帮助的桥梁,给困难学生和困难家庭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特殊学生们都喜欢这名校内校外,既严格又热心的“大姐姐”、好老师。
乐教敬业,用榜样的力量影响每一名特殊学生
镇宁特殊教育学校,主要接受的是患有智障的孩子,也有少数聋哑孩子。彭余英在特殊教育教学中,教育学生学习生活,学习穿衣吃饭,在班级管理和班级文化建设中,找到特殊学生的缺陷、特点和优点,然后精准施策,细化管理,结合每一名特殊孩子的特点,量身定做教学模式,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个性化的教学体系和康复计划。一个个榜样影响着班上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还结合特殊学生的身体特点,探索开展“我为爸妈搭把手”“一次问好一个微笑一次鞠躬”等班级文化活动,一个个优秀学生树立起积极乐观、乐于学习、乐于生活的榜样,这种氛围影响着班上和学校的其他同学,课堂的气氛和班级的氛围在“榜样的力量”中不断向积极阳光的方向发展,班级的成绩和文化建设有特点、有特色。
业务精湛,在特殊教育教学工作中深入专研
彭余英老师每天坚持与学生进行热情、真挚的交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总结具有地方特色的特殊教育的经验做法。同时,撰写了《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质自我培养的思考》,并获贵州省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教学设计活动获二等奖,把特殊教育教师的成长、进步和发展作为了长期研究和关注的课题。2016年制作的课件《得数为9的加法》获贵州省素质教育优质教学论文、教学案例、优质课评选活动优质课类小学数学学科二等奖;2019年制作的课件《几分之一》《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长方体的初步认识》《正方体的初步认识》分别获2019年贵州移动“和校园”杯教师技能大赛小学学段一等奖;2019年12月,《位置与方向(一)认识东南西北》,在“安顺市2019年中小学微课活动”中荣获小学数学组 一等奖,该作品同时也在“贵州省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第二届(2019)中小学教师微课应用暨竞赛活动”中荣获三等奖;2020年3月,《用手工制作提升特殊儿童的实践能力》,在2019年贵州移动“和校园”杯教师技能大赛中荣获教育技术论文三等奖;2020年4月,荣获2019年度安顺市“最美绿色生态家庭”荣誉称号;2020年7月,被聘为2020年镇宁自治县“十三五”第二批县级骨干教师、教学名师、名班主任、第一批名校长评审专家;2020年9月,荣获县级“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
从科任老师、班主任到教导主任,彭余英老师始终恪尽职守,一笔一画写春秋,她还在为镇宁特殊教育的发展、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不断努力,她想通过积极探索与实践,让每一个折翼的孩子都能够展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