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普定县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以来,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统筹谋划,多措并举,推动义务教育在基本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巩固提升发展成果,提高质量,加快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优化学校布局,夯实优质均衡发展基础保障
2017年以来,普定县根据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人口变化等情况,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累计投入2亿余元,增加学位近万个,着力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需求,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新建城镇标准化学校1所、改扩建学校16所、建成寄宿制学校6所。着力完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办学基础设施,新建标准化塑胶运动场5个、教师周转宿舍续建项目2个、完成学校围墙建设5000平方米。加快建设化处镇中心学校、县第七小学、马场镇党固小学、猴场乡小谷毛寄宿制学校,启动建设朗泊湾小学、穿洞教育园。
——完善办学条件,夯实优质均衡发展办学保障
自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后,普定县继续实施校校达标工程,投入2076万元,添置计算机、班班通,按标准配齐全县学校的图书、课桌凳、音体美卫等器材;实施村级完小(教学点)功能教室建设、教育信息化全覆盖工程。进一步补齐补足学校办学设施设备,完善办学条件,不断夯实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办学保障。
——优化师资配置,强化优质均衡发展人才保障
一是充实师资增强活力。根据学校学生变化情况,在全县范围内实行编制动态管理,合理调配和使用编制,让教师合理流动,做到“编随事走,人随编走”;根据学校教师人员结构情况,充分用好国家特岗计划政策,招聘教师充实师资力量, 2018年普定县招聘特岗教师50名,2019年拟招聘教师150名,进一步优化教师学科结构,缓解教师老龄化问题,满足教学需要。
二是提高待遇激发动力。实施好《普定县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普定县关爱教师八项行动计划》《普定县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实施方案》《普定县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实施方案》,全县中小学教师工资随当地公务员工资联动调整,中小学教师月人均工资略高于公务员工资水平。每年统筹1420万元用于用于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乡镇工作补贴,实施以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为重点的乡镇(街道)教师安居工程,不断改善教师生活和工作环境。根据学校布局调整情况,评先选优、职称晋级等向农村学校倾斜,进一步优化师资配置,解决边远、贫困村校教师留不住和师资不均衡的矛盾,提升边远、贫困村校的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
三是培育名师激发活力。落实全县教师工资总额的1.5%作为教师培训经费预算,为教师培训提供经费保障。建立县级教师培训专家库,规范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加强培训队伍建设。通过培训、挂职锻炼、举办校长论坛等形式,打造专业化、专家型的校长队伍。开展国培计划、省培计划、“教师师德暨心理健康培训”“开心屋”“梦想课堂”等各类培训,积极开展“人人创课、校内亮课、观课评课”“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广阅读、强素质、促发展”“送课下乡,送研到校”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共培养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乡村名师2人、市级教学名师3人。
——强化制度落实,加快学校内涵发展提质增效
一是明确目标促发展。出台加快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方案,加强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完善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补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缩小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加快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做好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教育关爱工作,完善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继续推动学区化管理等带动战略,扩大学区化办学范围,推广集团化、学区化办学模式;开展城乡学校“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提高中小学办学水平,树立发展目标,谋划普定教育品牌创建,加快形成具有普定特色的教育模式。
二是立德树人提素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德育为先、体育为基、智育为本”的育人原则,加强德育教育,探索开发校本课程,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入心入脑践于行。
三是传承文化塑特色。按照“培育优势项目、创立学校特色、打造特色学校”的发展思路,结合地域、人文、历史底蕴,继续实施好“一校一特色”创建,把中华传统文化、优秀乡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加快建设“规范+特色”的现代型学校,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办学理念。目前,已成功建成具有苗族传统文化的猴场仙马小学、射弩特色的猴场中学、屯堡地戏文化的马官中学、典型德育理念的普定四小等特色学校。
四是规范管理提质量。出台《普定县督学责任区工作考核细则》,将片区责任督学工作纳入督查范围,半年组织一次责任区工作展评,年底全面考核,加快提升学校精细化管理水平。各责任区督学坚持综合督导与专项督导相结合、定期督导与随访督导相结合,把督查学校常规管理作为主要内容,每月至少深入所辖学校、幼儿园开展1次常规管理督导。按照“五步工作法”,成立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督导组,深入开展综合性督查学校工作,查找发展不足,拟定发展措施,对教育质量下滑、落后的学校进行组织处理,不断推动观念转变,鼓励争先创优,促进学科均衡发展。